新建成的杨枝大拱门。通讯员 姚莹莹摄
本报记者 严松 本报通讯员 姚莹莹
(资料图片)
去年8月,《姑苏晚报》刊登《近30年的大拱门变身“幸福之门”》一文,详细记录了杨枝大拱门附近从杂乱无章到整齐有序的过程。然而,那只是杨枝大拱门“蝶变”的开始。昨天上午,随着“幸福之门”牌匾安装到位,一座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大门正式亮相——亮眼的橘红色横顶,沉稳的灰黑色栅栏装饰,干净明亮的玻璃窗户,雪白的大片墙体……27年的老旧大拱门正式蜕变为“幸福之门”。
近30年的大拱门周边环境差
环境提升工程解决多年顽疾
杨枝大拱门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,是姑苏区杨枝三村的东门,正对着小区连接东环路的辅路里杨路,是里河片区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通道。据了解,整个里河片区居住着2万名居民,近30年时间里,杨枝大拱门附近的商超、快递站、废品回收站等小型商铺层出不穷,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。商户的电动车、三轮车随意停放在道路两边,收废品的大卡车肆意堵在路中央,很多居民的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也占据了不少公共空间。
去年8月,大拱门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启动,完善了里杨路两侧的隔离栏,划分了专门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,道路两侧还施划了停车线,有力地解决了道路拥堵的问题。除此之外,针对大拱门附近3家废品回收站前卡车、废品占道等现象,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联合社区等多部门,通过上门做思想工作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的方式,平稳、有序地对废品回收站进行了取缔。同时针对废品回收站衍生的破墙开门、违章搭建等问题,也一并进行了整治,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顽疾。
幸福之门持续“蝶变”
黑白配色尽显苏式韵味
《近30年的大拱门变身“幸福之门”》报道刊登后,大拱门附近的居民十分高兴,“幸福之门”的名称也深入人心。“大拱门是居民当年的骄傲,时间久了,墙体剥落等情况比较明显。”杨枝社区党委书记董泽民告诉记者,今年,借助东环路沿线改造工程,对大拱门两侧的店招店牌进行了统一的规范,对未经审核、私自挂牌的店主约谈整改,并人性化地指导店主依法申报。同时,对于大拱门整体墙体外观进行了改造升级。“对墙体进行了统一的粉刷,拱门中间的窗户进行了改造,并在拱门两侧的柱子上进行了栅栏装饰,并将拱门楼顶的瓦片翻新,黑白主色搭配,有一股苏式的韵味。”
在杨枝三村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张桂花老人告诉记者,几十年前,杨枝三村的大拱门在姑苏区并不多见,当时很少有老新村能修建这样气派的大门;如今大拱门换新,成为咱们杨枝的“幸福之门”,这就是我们杨枝的标志、是我们家的标志,“生活在这里,我们很幸福”。
周边小区同时完成改造
宜居环境为幸福生活加码
幸福不仅在于大拱门的蝶变,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,同步进行的老旧小区改造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加码。铺设柏油路、整理飞线、设计游园景观、添加适老化设施……杨枝新村也在此次东环路沿线改造工程中,实现了改头换面。
“这一过程中,我们提前进行居民意见调查,根据居民需求做菜单式人性化定制改造。”董泽民告诉记者,杨枝新村92幢在外立面凸改平进行时,部分居民反映会影响晾晒,经过社区与相关设计改造部门沟通,最终为居民按需求增设了统一外观的晾晒架及遮雨棚,保障了居民生活晾晒自由;杨枝四村屋顶留存了不少以前废弃的太阳能热水器,大风天存在安全隐患,经过居民提出,社区记录,在改造时由施工方统一处理,保障了“空中安全”;杨枝三村内一排约100米的围墙因为变形,居民希望通过改造一并重建,经过社区上报,目前围墙已在重建中,保障了“路面安全”……
董泽民表示,杨枝新村改造是苏州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,从地标“幸福之门”、日常生活的居民楼,到纳凉谈心小游园,为居民“改”出宜居环境,“造”出品质生活的决心。